導讀:
據意凱均質機小編了解,曾憑借"多品牌戰略"叱咤百年的國際日化巨頭寶潔近日突然宣布,將提前完成公司去年8月提出"瘦身”計劃,并爭取在今年的夏季之前賣掉所屬旗下的100個品牌。
寶潔177年歷史上最瘋狂決定
消息一出,立刻激起了軒然大波。這號稱“寶潔177年歷史上最瘋狂決定",其背后有著怎樣的痛,一直秉承品牌多元化的寶潔為何突然轉身精簡業務?中國國貨的崛起日漸蠶食日化"城池”,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寶潔生存,均質機小編認為,這或許正是其“忍痛瘦身"的主因。
“雞肋”品牌的淤積 正在吞噬寶潔
在知名跨國企業當中,寶潔一直以多品牌戰略著稱。回顧寶潔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早在半個世紀以前,寶潔就開啟了多品牌和多元化的戰略之路:從早期的象牙肥皂到汰潰洗衣粉,從“專業去屑"品牌海飛絲到“防齲牙膏”佳潔士,然后到消費日用紙、嬰兒紙尿片……高速均質機小編認為可以說,正是通過一系列成功的品牌并購,寶潔才得以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
然而,隨著近年來日化行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寶潔的多品牌戰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過長的產品線消耗了寶潔大量的精力;不斷上升的人力成本,高投入低產出的“雞肋”品牌的淤積,也開始一步步吞噬掉寶潔有限的盈利。
必須專注于為寶潔帶來90%盈利的那些核心品牌
均質機小編以以寶潔的美容和個人護理部門為例,2000年至2007年,寶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以至于7年時間里該部門所屬的品牌由7個增加至20多個,盡管在此期間該部門的盈利增長也超過了3倍,但是這些盈利幾乎都是由Pantene?(潘嫜)、Head?&Shoulders?(海飛絲)、Olay(玉蘭油)和SK-II等核心品牌貢獻,許多新品牌仍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狀態。
"我們認為多品牌戰略并不能驅動業績的增長,更不能驅動價值的創新。”在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后,寶潔公司CEO雷富禮得出了結論:必須專注于為寶潔帶來90%盈利的那些核心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下保證寶潔的現金流并持續盈利。
以上信息轉自《化妝品報》,下篇均質機小編繼續為大家介紹寶潔的瘦身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