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消費者最早接觸氨基酸添加型護理品的概念,始于近些年網絡上熱炒的“氨基酸洗面奶”,意凱乳化機小編也有所耳聞。即便在氨基酸概念被階段性熱炒過后,市面上常見的氨基酸添加型護理品仍然由洗面奶品類獨占鰲頭。
不過,隨著氨基酸合成技術的不斷進步,氨基酸添加型護理品正在朝著全品類方向發展。有業內人士預測這個發展周期也許不過五年,氨基酸國標檢測的進一步完善或是決定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市場只見氨基酸洗面奶
顧名思義氨基酸添加型護理品,即成分表中有效添加一定含量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產品。
在2013年第38屆廣東國際美博會上,《化妝品 報》記者曾采訪臺灣某小眾品牌,該品牌在美博會的展位上只用一款產品“打天下”,售價90元一支的氨基酸洗面奶輔以現場解說、試用等促銷方式,在短時間內便聚集了不少人氣。近年來氨基酸洗面奶在網上熱賣和大受追捧也印證了其火爆程度。
據了解,氨基酸原料自上世紀90年代已開始在中國自產。北京日化研究所研究員王婧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氨基酸在美發行業的應用力度最大,且直到現在氨基酸概念及其生產尚未進入成熟期。
之所以消費者看到的氨基酸概念型產品皆以洗面奶為主,王婧認為,這是由洗面奶的產品特性所決定的。目前洗面奶產品分為表面活性劑型和脂肪酸鹽型。相較而言,脂肪酸鹽主要見于一般皂類添加,而氨基酸洗面奶則屬于表面活性劑型,它的PH值允許范圍在4.0—8.5,偏弱酸性,這與人體肌膚特性更貼近。因此,氨基酸型洗面奶得以大行其道。
顯然氨基酸應用于洗面奶品類順應了消費者的訴求,但這不代表氨基酸只能應用于洗面奶品類。寧波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雷向本報記者介紹,應用于化妝品范圍最廣的一種氨基酸——胱氨酸的性能穩定,有效周期為3年,即便是半胱氨酸成分也有著1年的有效期。因此,“在對氨基酸完成脂類處理后,完全可以做到全品類添加。”
酵技術目前已經被國內氨基酸生產企業引進,“5年內,被攤平生產成本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將更多地出現在化妝品成分表中。”
全品類添加尚缺“國標”
既然可以做到氨基酸衍生物的全品類添加,且其成分性能集中于保濕和抗皺兩大基礎消費訴求,那么本土品牌中難尋氨基酸添加型護膚品就顯得有些匪夷所思。
本報記者在走訪市場時發現,目前氨基酸添加型護膚品多見于日系品牌。以資生堂旗下高端系列悅薇潤白活膚乳為例,“3D氨基酸復合物”便是其主打賣點,100ml售價760元可謂價格不菲。從技術上可以做到全品類添加,在市場上又可以賣出不錯的價錢,為何本土大多數品牌都缺席這一“盛宴”?
王雷認為,這與我國氨基酸行業國家標準翻定尚不到位有關。在人類已知的400多種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中,有約1/10 (即40余種)氨基酸產品在歐美都有著相關檢測標準,而在我國目前有國家標準的僅有五六種。據了解,我國目前從事氨基酸原料制造的規模型公司約有3至5家,其市場容量約為10億元,其中 96%的氨基酸產能被出□至國外。“造成大量產能外銷的根本原因,就是QS檢測標準缺位。”在2013年 5月,國內氨基酸牽頭企業向國家衛生部提出的行業檢測標準報批立項申請中,衛生部的回復意見仍是“不予立項”。
發酵技術或拉低氨基酸“身價”
雖然目前氨基酸行業還處在國家標準缺失的尷尬處境,但王雷認為,國家標準每3年報批一次,隨著氨基酸合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氨基酸應用市場的逐漸擴大,相關國家標準終會設立并完善。而要讓氨基酸添加型護膚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原材料價格下降是主要條件。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我國以化學合成法為主的氨基酸合成技術目前還相對落后,其中化學原料比例較高,這進一步拉高了原材料價格。在歐美和日本等地區,采用的是以糧食作物等為主要原料的發酵法。王雷表示,發酵技術目前已經被國內氨基酸生產企業引進,“5年內,被攤平生產成本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將更多地出現在化妝品成分表中。”
研究員王婧同時認為,雖然脂類氨基酸的價格成本是氨基酸原料價格的10倍以上,但工業化生產之后這一價格可以大幅下降,“國內化妝品企業完全可以大規模應用這一成分到保濕、抗衰產品中。目前,國內氨基酸行業的供貨價格在15萬元/噸左右。
轉自《化妝品報》